7月4日,供应链管理学院“浙归创客·青耕浙乡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北仑九峰山片区,聚焦返乡青年创业生态,通过访谈“新农人”、走访新业态,探索乡村人才政策赋能路径,为打造共同富裕“青创样板”注入青春智慧。
对话“新农人”:青春梦想扎根乡土。团队成员将课堂搬进乡野,穿梭于村咖、窑炉面包房等乡村新业态之间,与“九峰回村计划”的返乡青年们对话:在城湾村马术营地里,基地主理人讲述的转型故事,成为解读“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”的鲜活注脚。走进梁昌英的窑炉面包房,麦香氤氲中的热切交谈,展现着一位教培行业转型者以艺术活化乡土的执着匠心。团队成员唐艺馨同学感慨:“梁姐把对家乡的情意揉进了面团,这份热忱让我们真切感受到‘新农人’的赤子之心。”在儿童森泰馆——这座由废弃门球场蜕变而来的亲子空间,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了新业态如何将现代美育融入乡土,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活力。
政策寻踪:架起智库与田野的桥梁。团队成员化身“政策研究员”,一面倾听农创客们讲述创牌故事、返乡计划支持,一面细致记录他们对人才政策落地的切实需求。通过深度座谈、政策文本分析及走访乡村创业孵化基地等,团队师生梳理返乡人才政策脉络,剖析“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”战略在基层执行的堵点与创新点。“我们想弄明白,好政策如何真正转化为农创客手中的‘及时雨’。”队长叶茜慧同学在政策研讨会后表示。
“双青”联动:AI赋能点燃乡创引擎。在老城湾茶咖融合风物馆举办的“乡创青年荟”共富工坊技能培训现场,足彩胜负14场学子与返乡青年并肩而坐。团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,协助开展“AI赋能回村计划”主题培训,从智能营销工具应用到新媒体内容生成,为农创客插上数字翅膀。这场返乡青年和大学生的“双青联动”,将高校青年与乡土创业场景相连结,共同探寻乡村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的人才政策,为农产品推广、品牌打造提供新思路。
据悉,供应链管理学院“浙归创客 青耕浙乡”暑期社会实践是对“千万工程”引领下乡村巨变的深度见证,也是对青年力量赋能共同富裕的坚定探索。未来,分院将持续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深植乡土情怀、锤炼兴农本领、贡献青春智慧,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,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蓬勃的“足彩胜负14场力量”。